農作物的產量受氣候,施肥,土壤性狀的變量決定,不同土類土壤養分的空間變異性研究是因地推廣應用精確施肥技術的前提條件。實施因土類、因農田精確施肥,既可發揮土壤生產潛力,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也可減少因農業面源污染給該地區帶來的環境壓力。土壤養分速測儀能夠準確的測定出土壤的成分,為施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養分的空間變異主要由隨機性因素引起,比如長期施用氮、磷、鉀肥;而有機質和pH的塊金值與基臺值之比相對較低,表明其空間異質性主要由結構性因素引起,這可能與母質、土壤類型等因素有關。就結構性因素而言,塊金值與基臺值的比例可以表明系統變量的空間相關性的程度,如比值小于25%,說明系統具有強烈的空間相關性;如在25%~75%之間,表明系統具有中等的空間相關性;大于75%說明系統空間相關性較弱。除潮土土壤pH外,潮土和水稻土2種土類土壤養分要素空間分布均體現為中等的空間相關性。
通過土壤養分速測儀的測定,隨著面源污染加重,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對土壤實行因農田尺度精確施肥管理已是大勢所趨。張甸地區養分變異較小,且分布比較有規律,普遍需培肥土壤,以增加有機質,同時應增施磷、鉀肥,施肥中可以分區管理,結合農田或附近農田的實際養分條件進行精確施肥。而沈高地區土壤有機質、速效磷養分條件較好,但養分變異大,應區分不同農田施用磷肥、重視增施鉀肥,施肥管理中宜以農戶田塊為單位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案。